福建省三明市委政法委事跡材料
來自:天下長安網
作者:常安
時間:2023-06-16 11:55
強化政法擔當 繪就平安畫卷
福建省三明市委政法委事跡材料
三明市地處福建西部,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是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源地。近年來,三明市委政法委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抓手,深化平安三明、法治三明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取得明顯成效:群眾安全感連續20年保持全省領先位次,連續4年在全省平安建設考評中獲評優秀,被評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曾連續四屆(2001—2016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連續3屆捧得平安中國建設“長安杯”。2022年在省對市平安建設考評中排名全省第2。
強化牽頭抓總,凝聚平安建設共識
全面落實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的責任體系。始終把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政法戰線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建立“一周一委務會議”“兩周一政法委書記調度會”“一月一市委政法委員會議”學習議事制度,充分發揮市委政法委牽頭抓總作用,全面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強化政治統領,把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及省委實施辦法作為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絕對領導的重要遵循,在全省率先出臺政治督察、紀律作風督查巡查、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清單等制度,真正做到重大事項及時請示報告。突出思想引領,市委政法委和市政法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帶頭上黨課,定期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培訓班和鄉鎮(街道)政法委員政治輪訓班,推動各級政法干警政治輪訓全覆蓋。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教育整頓成果評價好評率位居全省前列。
狠抓督辦落實,壓實安全穩定責任
聚焦“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問題,創新建立平安建設工作提示函交辦機制,形成13大類1075個問題清單,下發各縣(市、區)和市有關部門并跟蹤督辦。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帶頭對11個縣(市、區)和市政法各單位全覆蓋重點約談,督促整改。信訪維穩扎實有力,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領導干部首接首辦接訪機制的意見》,推行信訪分級分類分色管理,信訪總量連續六年下降。社會治安平穩有序,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實現刑事立案數下降,破案數、破案率上升的良好局面。養老詐騙打擊有力,立案數、破案率、追贓挽損率均居全省前列。電信詐騙治理有方,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書記齊抓反詐,“提破案、降發案、控外流、治兩卡、防反彈”五項措施同步發力的“四級五同”打擊治理電詐體系。健全完善黨委政法委和政法單位新聞發言人制度,“平安三明”微信公眾號微文閱讀量、影響力排名長期位于全國政法委榜單前20名,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四個一百”政法系統新媒體優秀微信公眾號。
積極協調推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找準政法工作的發力點、結合點,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主動融入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大局。積極對接海絲中央法務區,創新司法服務保障,構建專業化、規?;?、高端化法律服務體系,在全省率先制定《關于政法機關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
創新探索生態綜合執法改革、生態檢察、生態法庭等生態司法保護機制,建立閩江流域司法救助治理云平臺,持續推進“林長+河(湖)+院長+檢察長+警長”協同機制,加快建設“綠色生態金融司法協同促進中心”,探索推行“生態司法+碳匯”工作機制,先后有10多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被告人,自愿認購“碳匯”1700余噸;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涉生態環境保護案件的三明生態法庭,用法治手段助力綠色三明的良性發展。
服務保障疫情防控,踐行“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腳底板”工作法,組織全市4140個網格、5034個網格員,緊盯重點群體,同時協調融合“三公(工)一大”及“哨后機制”,守住交通服務點、大數據流調“兩個源頭關口”,使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保持安全平穩。深化協調推動數字治理,全力推進全市政法政務協同辦公系統、涉法涉訴信訪協同應用系統及政法干警信息管理系統等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市級網絡生態治理中心、“e體+”網絡生態治理聯合實驗室、跨部門辦案管理中心、綠色生態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和涉案財物跨部門集中管理信息平臺建設。
注重機制創新,夯實基層治理基石
著力破解鄉鎮(街道)治理短板,創新建立市級政法機關領導干部和科(室)所(隊)與全市141個鄉鎮(街道)政法委員聯系指導機制,先后開展2輪全員下沉督導,推動462個突出矛盾問題化解在當地;進一步明晰鄉鎮(街道)政法委員權責范圍,在全省率先制定鄉鎮(街道)政法委員“三五”(五大任務、五個必知、五項制度)工作清單,進一步提升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履職能力。以市委名義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升“一黨委三中心(站)”基層治理機制的實施意見》,全面推廣“明心通”市域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建設,構建了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以人民群眾可見、可觸、可感的方式,解決好急難愁盼問題,以更優的平安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F已建成1869個“一黨委三中心(站)”,向全市60個村(社區)下撥補助經費,推動民警、法官、檢察官、司法助理員和城管隊員(鄉鎮綜合執法隊員)“五員”3070人下沉到村(社區),解決基層各類矛盾糾紛8000余起,受到老百姓的稱贊。